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Samantha Yung

靜觀-活在當下的智慧

Updated: May 19, 2020

28.1.2019 教協報


專業分享 ■ 翁婉雯博士

香港教師的壓力與日俱增。去年一項由教協聯同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進行的教師工作壓力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約1,800名教師中,超過八成感到頗大或極大工作壓力,近三成在調查進行前兩星期曾出現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抑鬱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疲倦、坐立不安、難以入睡、難以專注等),當中最嚴重者更曾出現傷害自己的念頭。調查結果比十年前一項筆者有份參與的教師心理健康調查還要嚴峻,突顯了教育工作者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有見及此,筆者於去年十二月為教協教授為期八週的「靜觀減壓課程」,冀為教師減壓出一分力。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靜觀中心和著名的「靜觀減壓課程」創辦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把「靜觀」(Mindfulness)定義為 「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藉以瞭解自己,培育智慧與慈愛」。大量研究顯示,靜觀修習有助應付生活壓力,減低抑鬱和焦慮,提高免疫力及認知功能(包括專注力、靈活性及記憶力),改善睡眠和長期痛症。因此,靜觀課程在世界各地日益普及,近年更被引入教育界。研究初步證實靜觀對學生和教師均有裨益。


靜觀並不只是一套減壓技巧。透過觀呼吸、靜坐、靜觀伸展、身體掃描等靜觀練習來提升對當下的專注覺察,讓我們的身和心都可以靜下來、定下來。過程中我們並不試圖去改變甚麼,只是如實地觀察自己內心的狀態和此時此刻的體驗,包括情緒、思想、身體感覺、聲音等。透過如實觀察,我們覺知到一切體驗和事物變幻無常的特質,亦對於自己對事物的慣性反應多一份了解。漸漸地,我們可以更有意識、更善巧地選擇如何對事物作出回應。同時,靜觀亦讓我們培養出一份對自己、他人、以至萬物的接納和慈愛。生活中每一刻的體驗亦因為我們的全然覺察和臨在而變得更豐富。


作為靜觀導師,最滿足的莫過於見證著學生的得著和改變。有學生把靜觀融入生活中,繁忙之餘不忘照顧自己身心的需要。有學生不再被情緒主導行為,面對不如意事時更能夠平靜應對。他們亦透過身體掃描再次與身體連繫,更懂得照顧身體的需要,亦對身體多了一份接納和感恩。課程尾聲,大家漸漸對自己和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和反思。聽著學生在堂上的分享,見證著他們如實地面對生命的總總,讓我看到每一位的獨特和美麗,同時又更清楚覺知到人的共通性。


教學相長,我很感恩在教授靜觀課程中得到的寶貴學習和成長。在我而言,教學,以至生活本身就是一場靜觀修習。就如老師喬.卡巴金所言:「教學並不是一場表演,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教授靜觀乃是一個交流、一份禮物、一份愛。這樣,我們可能已經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帶來美好的改變。」


【 作者簡介 】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靜觀中心靜觀減壓課程(MBSR)認可導師。自2006年開始修習靜觀。在過去十年致力推廣和教授靜觀,並作相關的研究。翁博士將於今年4-6月份再次為本會開辦靜觀減壓課程,請密切留意課程網頁及刊物宣傳。


67 vi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