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痛而不苦

  • Writer: Samantha Yung
    Samantha Yung
  • Aug 26, 2018
  • 2 min read

26.8.2018

晴報


剛從報道得知歌手陳康健原來一直患有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近年病情反覆,更令他被迫放棄了一些工作機會。令我感動的是,他雖然病魔纏身,仍然堅持着唱歌的理想,也沒有放棄生活。如果不是看過報道,根本很難想像他健康的外表下原來正飽受着疾病的煎熬。

康健的經歷讓我想起一些多年來我接觸過的人的面孔,那些和他一樣與病痛共存,仍努力向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邁進的勇士。他們可能比你我更投入生活和熱愛生命。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人的堅毅和力量。

其中一位浮現在腦海的是艾雲。他受着骨枯和長期痛症的困擾,曾經因為接受不了被痛症破壞了他的人生計劃,並奪去了他的活動能力、足球嗜好和事業發展機會,因而陷入了人生低谷。最消沉的時候,他甚至想過了結生命。可幸的是,他身邊的家人、同事和朋友對他不離不棄,給予他很大的支持。

看着他初期不斷四出求醫,亦試過不少偏方療法和接受了兩次沒必要的手術,務求把痛症拿走。到後來漸漸減少對抗,學習與痛症共存,並重新投入生活和工作,發展新的興趣。過程中他明白到一直限制着他的原來並不是痛症,而是他認為只要他健康才能活得好的想法。

後來,他重新計劃人生,計劃中有痛的份兒,卻不再有苦。艾雲認為自己真的自由了。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翁婉雯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


Recent Posts

See All
這一刻就是好時刻

18.6.2020 晴報 疫症初期,慧心說她最近沒有運動,擔心受感染。3個月過去了,她現在不太擔心疫情,但她說住所附近正進行修路工程,到公園要繞路,所以還未重拾慢跑的習慣,待路修好再去吧。細問之下,原來繞路只需十分鐘。 我問她︰「你不是想做運動嗎?」她尷尬地笑說︰「也是。」...

 
 
我們都是一樣的

14.8.2019 晴報 近期社會上的衝突不斷升溫。街頭以外,連家庭、學校、公司,甚至教會,也彷彿成了戰場。有家人、朋友因意見不同而反目,甚至惡言相向,亦有陌生人在網絡,甚至當面互相指罵,奮力捍衞自己所相信的「真理」。 作為心理學家,除了提供心理支援外,亦不忘提醒自己及身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