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念頭的力量

  • Writer: Samantha Yung
    Samantha Yung
  • Sep 29, 2022
  • 1 min read

Updated: Sep 30, 2022

29.9.2022


「人非為事物所擾,乃為其觀而自擾之。」


早年接受臨床心理學培訓時,認知行為治療是主要的實證為本療法。當中的重要理念是,我們的情緒主要是受到我們對事物的詮釋影響。當我們一開始對情境作出負面的解讀,便可能引發一連串的負面念頭。我們的心情便隨著念頭波動。


哪種念頭經常在你的腦海中出現呢?它們是關於什麼的? 例如自我批判、擔憂、計劃、幻想、試圖解決問題或改變現實?


念頭可以影響情緒,反之亦然,念頭會基於我們的心情或者身體狀況有所不同。例如當你感到焦慮不安,你看到的世界或眼前的人便變得甚具威脅性。


基於大腦神經的可塑性,每當我們重複想到及越相信「我一無是處」等念頭,這些念頭的突觸連結便越多越強,這念頭便越容易一再浮現。彷彿我們於大腦建構出更廣闊的道路讓這種念頭經過。


近年較流行的靜觀為本介入方法著重覺察念頭的模式,覺知到念頭只是心的活動,而不視它們為事實,學習退一步看清念頭。知道這念頭又來了,而不用慣性地相信或聽命於它。我們亦覺察到念頭、情緒、身體感覺和行為的關係及互動,讓我們可以漸漸擺脫念頭的影響,活得更自在。


撰文: 翁婉雯 原文刊於晴報 欄名: 心晴百態

Photo by Uday Mittal on Unsplash


Recent Posts

See All
靜觀修習的初心

7.8.2022 近年「靜觀」(Mindfulness)在香港愈來愈流行,參加靜觀工作坊或有實證支持的8周靜觀課程的朋友愈來愈多。參加原因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往往都有一個相同目的︰減少痛苦,活得輕鬆自在。 學習靜觀是體驗性的,非常着重練習,僅是理論上的認識並不足夠。很多學習靜...

 
 
生活中練習靜觀

14.4.2022 很多人以為靜觀修習等於靜坐,又或者只是在靜態中進行。其實靜觀亦包括一些活動性的練習,例如靜觀瑜伽、伸展和步行等等,在每一個動作中保持着專注覺察,練習與身體重新連繫。 靜觀瑜伽與坊間瑜伽的主要分別在於過程中的覺察,我們學習如何好奇地覺察身體的感覺在每個動作...

 
 
修習靜觀 重新與身體連繫

2.1.2021 Photo by Mathilde Langevin on Unsplash 雖然靜觀覺察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學習靜觀的過程對很多朋友來說,卻有如學習一項全新技能般困難。其中一項很具挑戰性的練習,就是從慣性的思考模式回到純粹的感受模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