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Samantha Yung

我們都是一樣的

14.8.2019

晴報


近期社會上的衝突不斷升溫。街頭以外,連家庭、學校、公司,甚至教會,也彷彿成了戰場。有家人、朋友因意見不同而反目,甚至惡言相向,亦有陌生人在網絡,甚至當面互相指罵,奮力捍衞自己所相信的「真理」。

作為心理學家,除了提供心理支援外,亦不忘提醒自己及身邊的人一些群體心理現象。最明顯的莫過於社會大眾的兩極分化現象。我們傾向為身邊的人貼上形形色色的標籤(如顏色和派別),又或分為「自己人」(ingroup)和「外團體」(outgroup)。

我們很容易自動化地根據這些標籤對人作出批判以至行為反應。對「自己人」,我們普遍願意聯繫並相對寬容,亦會認為「自己人」比人優勝、高等。

對「外團體」則傾向懷有防衞意識及負面評價。有時我們更會見到有的群體對「外團體」貶抑的現象,如歧視、出言侮辱,甚至攻擊。再加上社交媒體投其所好式的資訊顯示,和腦袋的選擇性注意及偏見,對立和憎惡之心便被不斷強化。

要修補撕裂,不妨與「外團體」開放地溝通,嘗試代入對方的角色,並看清人的共通性;能夠感覺及知道,若條件足夠,我可以是你,你可以是我,沒有誰比誰了不起。標籤背後,你我他她,也是人。意識到眼前這個人和我一樣,都可能正在受苦;都會感到失望、恐懼、沮喪和憤怒;都渴望被愛;都希望感到平安、快樂、自在。如果可以的話,為對方送上一個祝福吧。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翁婉雯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


29 vi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