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這一刻就是好時刻

  • Writer: Samantha Yung
    Samantha Yung
  • Jun 18, 2020
  • 1 min read

Updated: Jun 18, 2020

18.6.2020

晴報


疫症初期,慧心說她最近沒有運動,擔心受感染。3個月過去了,她現在不太擔心疫情,但她說住所附近正進行修路工程,到公園要繞路,所以還未重拾慢跑的習慣,待路修好再去吧。細問之下,原來繞路只需十分鐘。

我問她︰「你不是想做運動嗎?」她尷尬地笑說︰「也是。」

我們總喜歡等待一個更好的時刻去做想做的事。

「待升職後工作量少一點,才多跟孩子相處吧。」「下個月暑假,我才騰出時間好好休息放鬆吧。」「待我完成手頭這份工作,便會重拾畫畫這興趣了。」「胃痛很小事,下星期有空才看醫生。」「現在哪有閒情見朋友啊?遲一點再說吧。」

這些說話是否似曾相識呢?現在不就是當時說好的一星期、一個月、明年、將來嗎?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地溜走了,直到某天你驚覺大半年,甚至大半生過去了。

你還在等待甚麼呢?其實,這一刻就可以是一個好時刻。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翁婉雯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 Source

Recent Posts

See All
我們都是一樣的

14.8.2019 晴報 近期社會上的衝突不斷升溫。街頭以外,連家庭、學校、公司,甚至教會,也彷彿成了戰場。有家人、朋友因意見不同而反目,甚至惡言相向,亦有陌生人在網絡,甚至當面互相指罵,奮力捍衞自己所相信的「真理」。 作為心理學家,除了提供心理支援外,亦不忘提醒自己及身邊...

 
 
你的生活有足夠養份嗎?

17.4.2019 晴報 很多人每天營營役役生活,忙着應付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要求。漸漸地,我們容易對這樣的生活模式感到麻木,身心長期受壓,不自覺地被捲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中,甚至引起各種身心反應。 想跳出機械式的生活和減少不加思索的行為模式,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習慣,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