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靜觀-活在當下

  • Writer: Samantha Yung
    Samantha Yung
  • Nov 8, 2017
  • 2 min read

Updated: Jun 10, 2020

8.11.2017

晴報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靜觀中心和著名的「靜觀減壓課程」創辦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把靜觀(Mindfulness)定義為「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藉以了解自己,培育智慧與慈愛」。簡單說,即清晰而專注地如實覺察當下此刻發生的事物,以及我們自身產生的反應。培養這種專注覺察讓我們對內在狀況,包括當下的思想、情緒、身體感覺和行為有更清晰的了解。這樣我們便能夠減少那些機械式的、未加思索的反應,從而可以更有智慧、更恰當有效地應對各種情況和困擾。

同時,靜觀修習亦讓我們與自己和眼前的一事一物重新聯繫,令我們對自己、其他人,以至萬物都有多一份接納和慈愛。每一刻的體驗,亦因為我們的全然覺察和臨在而變得更豐富。

自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於1979年創辦「靜觀減壓課程」以來,不少研究皆顯示靜觀能幫助人應付生活壓力、改善睡眠、改善長期痛症、提高免疫能力及認知功能,如專注力、思維靈活性和記憶力等。此外,研究亦顯示靜觀修習能夠減低抑鬱和焦慮,令人活得更輕鬆快樂。全球已有超過200所醫院、診所、學校、機構和團隊舉辦各種靜觀課程,數以萬計的人因修習靜觀而得益。

課程內容包括靜觀呼吸、靜坐、瑜伽和身體掃描,及學習如何把靜觀融入生活當中,帶着覺察和智慧地生活。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翁婉雯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

Recent Posts

See All
靜觀修習的初心

7.8.2022 近年「靜觀」(Mindfulness)在香港愈來愈流行,參加靜觀工作坊或有實證支持的8周靜觀課程的朋友愈來愈多。參加原因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往往都有一個相同目的︰減少痛苦,活得輕鬆自在。 學習靜觀是體驗性的,非常着重練習,僅是理論上的認識並不足夠。很多學習靜...

 
 
生活中練習靜觀

14.4.2022 很多人以為靜觀修習等於靜坐,又或者只是在靜態中進行。其實靜觀亦包括一些活動性的練習,例如靜觀瑜伽、伸展和步行等等,在每一個動作中保持着專注覺察,練習與身體重新連繫。 靜觀瑜伽與坊間瑜伽的主要分別在於過程中的覺察,我們學習如何好奇地覺察身體的感覺在每個動作...

 
 
bottom of page